视听翻译的繁荣时期

上世纪90年代末,我国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,加之2003年左右“BT”共享软件在国内的出现,盘带的光芒悄然淡化,利用网络获取资讯、满足娱乐成为新的潮流时尚。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,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学、音乐、影视作品等在此都能伸手可得,这一点也无形中催生了全民翻译的热潮。受全民翻译的冲击,电视翻译遭遇了困境,但及时的策略调整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译制道路。另外,由于国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应对、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,电影译制虽已不复往昔之盛,但也开始逐渐复苏。总之,该时期各式各样的视听材料竞出如雨后春笋,含电影、电视及网络翻译在内的各种翻译媒介争奇斗艳,国内进入了视听翻译时期。

1. 电影翻译

1993年以后,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入,我国电影行业逐渐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运作方式,而后国外影片发行的新方式——票房分账方式也开始在我国推行并逐渐取得成功。好莱坞电影凭借着美国自由经济的领先力量,势不可挡地入侵全球电影市场,挤占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空间。我国的电影翻译也明显反映着这一事实。这时期我国国外影片的翻译呈现出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主的“进口分账大片”一统天下的格局,其他国家的译制片则仅剩立锥之地,“在80年代,我们能看到除了从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瑞士等国进口的影片,还能看到从土耳其、墨西哥、巴西、摩洛哥、印度、泰国等相对落后国家进口的影片,但以后就减少到几乎只能看好莱坞的影片了”。

另外,在电影的翻译模式上,根据城市的发展水平,呈现出不同的译制倾向:大城市的观众语言水平(汉语和英语)相对较高,放映的既有译制片,也有加字幕的原声片;而在一些中小城市,观众的语言水平普遍较低,主要放映的为配音译制片。

2. 电视翻译

本世纪初开始,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传输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字幕组、配音组的出现给国内电视翻译带来了巨大震荡:以美剧为代表的欧美影视剧在国内电视播放中“已经难以避免地走向衰亡”。这一事实最有力的证明是配音版美剧《绝望主妇》播出的失败:2005年,央视八套斥重金引进在网络上非常红火的美剧《绝望主妇》,但收视率却惨遭滑铁卢。配音版美剧在电视播放中难以为继,字幕版是否能逃此劫呢?答案恐怕也是不能。

不过,西方影视剧电视传播的失利并不代表电视译制的衰亡。国内电视媒体通过调整策略,在本世纪初迎来了以“韩剧”和“泰剧”为代表的东方影视剧配音译制的辉煌。1991年,央视首播了韩国电视译制片《爱情是什么》,并创下了收视高峰。此后,众多如《蓝色生死恋》(2000)、《来自星星的你》(2013)等韩剧在国内掀开了收视热潮,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“韩流”。而近几年来,以《出逃的公主》(2008)、《天使之争》(2009)等为代表的泰国电视译制片在国内的热播,也同样“引发了国内电视的一股‘泰剧热’”。另外,对于电视译制节目而言,为了“缩小中国电视观众与节目内容、表现形式以及收视心理和准则的距离,加强栏目的亲切感”,许多电视台在引进国外节目时不再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,“多数节目都是经过重新剪辑、组合、加工后播出的”。

转自:https://www.etogether.net/htm/translate/20220712/29904.html

新闻动态

NEWS